第341章 大江东去浪淘尽【本卷完】_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略木小说 >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 第341章 大江东去浪淘尽【本卷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41章 大江东去浪淘尽【本卷完】

  在史书上,包括后世对新汉的评价都是十分一致的。

  他并不是大汉的延续,而是大汉的一部分。

  刘秀的身份也好、身上的血脉也罢,都是毫无争议的刘氏嫡系血脉。

  事实上,在最开始的时候,人们对新汉的论断是有争议的,那是发生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

  那个时候大明已经解体重组,在重新修订史书的时候,史学家们对这段历史有一定的争议,一些人觉着新汉应该被称之为“东汉”,因为在两汉之间有明显的间隔。

  这样其实“光武帝”可以算是事实意义上的开国之君。

  而另外一部分史学家、或者说大部分的史学家则是不承认这样的论断,他们认为刘秀驱逐王莽而再次成为天子,这并不算是“开国”,因为刘秀还有另外一个身份。

  孝慎皇帝的太子。

  只是后来这个太子的位置被废除了。

  在研究史料,以及得到了某些不知名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史学家们发现了当初孝慎皇帝废黜太子大部分是因为有当时的孝敬慈皇后以及王莽的撺掇。

  而后来孝哀皇帝成为天子,也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刘秀的身份并没有发生变化,他依旧是“孝慎皇帝”的嫡长子。

  之后就算成为礼法上的“小宗”也不能改变他之前的身份,这样的身份并不能够算是“复国”,且——因为有不知名热心人士提供的“王莽罪己诏”原本的照片为证,也能够证明,原本孝慎皇帝想要立的太子是刘秀。

  多方物料加持之下,最后这一段历史被称之为“新汉”。

  “新汉”这个称呼与“东汉”不同。

  在史学界,东汉与西汉事实上是两段历史,虽然都被称之为汉朝,但却有明显的差异。

  而新汉与西汉则只是一种称呼上的区别,他们本质上属于同一個阶段。

  最显著的差别便是,东汉与西汉之间有“汉书”与“后汉书”两本史书,但汉与新汉却只有一本“汉书”贯彻始终。

  建武年间,天下大定。

  原本在中原华夏混乱期间争斗不休、意图染指华夏大地的西域诸国也再次老实了。

  刘秀早在登基之前就想要对这群狼子野心的家伙动手,但那个时候西域诸国既没有表露出来自己的野心,也没有将自己的野心付诸实际。

  那个时候的刘秀还不算汉天子,在这方面处理西域诸国倒是有点不对了。

  而等到刘秀登基之后,西域诸国瞬间变得老实了,他们知道当华夏大地再次统一安定,那个伟大的国度再次伫立在这天地之间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失去了机会。

  他们急忙献上了忠诚,表明自己一直都是大汉忠诚的狗,一点别的心思都没有。

  之前只是因为国内动荡而已,那些试图僭越的人已经受到了最残酷的刑法,此时已经灰飞烟灭,去见楼兰的那些君臣了。

  可.刘秀会管这些么?

  答案是,他不会。

  即位后的大汉天子刘秀用一种十分霸道的语气表明了,别说你们没做,你们想了。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我说你想了你就想了。

  有一个小国的使者在他的国家也算是一个大的贵族,甚至他的姐姐还是王后,他什么时候受到过这样的对待?

  于是十分愚笨的怒气冲冲的反问了一句:“想也不能想么?”

  “想也犯法么?”

  回答他的是大汉天子的降罪诏书以及绣衣使者的牢狱。

  大汉天子、大汉群臣们用事实证明了一点。

  是的。

  想也不行。

  想也犯法!

  那个小国的国王在听说了自己小舅子惹得事情之后,也十分惶恐,之后下令将这人的全族-包括那位正在宠爱的皇后全都杀了,然后将他们的人头送往长安城。

  当然了,这些人的人头还没有抵达长安城,就让大汉的将军拦截了,之后表明会替他上书。

  两个月后,等待这个小国的则是率领大军的大汉将军。

  三个月后,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了这样一个国家了。

  西域再次变得安静了起来。

  而其余诸国见到这样的场景,心中都是叹了口气,他们明白,这个国家不过是一只被杀了的鸡,目的便是给他们这些猴子看。

  让他们这些猴子不要有别的想法。

  于是,西域诸国们各自都有表达自己忠诚的办法。

  产出汗血宝马、以及战马的国家加大了对汉朝产出马匹的数量,而其余的国家则是敬献矿产、敬献宝石,甚至有一个小国献上的是更加遥远的西方国度的堪舆图。

  大汉天子对这副堪舆图十分喜欢,他将此图日日挂在未央宫中欣赏,而被他惦记着的西方国度在通过商人得知了这件事情之后,整日提心吊胆,生怕大汉天子一个心动之下,派遣兵马西征

  建武年间的天下安宁,而光武皇帝的各种政策也十分的伟大,这一点就不必再说。

  在这个时期,虽然依旧是以农为本,但如同在秦初、汉初一样,光武帝大幅度的提高了匠人的地位,也正是因此,这个时期有许多“发明”出现。

  当初陈氏所发明的“造纸术”则是再次被改良,所使用的材料更加低廉,造出来的纸张则是更加完美、好看,当然了,民间的大多数人依旧还是使用陈氏所造出来的纸张。

  毕竟新的“造纸术”还没有广泛的流传。

  等到建武十五年的时候,天下再次进入了长乐安定的盛世年代,人们纵情的欢快的享乐,感慨着身为大汉子民的快乐。

  后世中曾经进行过一次讨论。

  在一个迷茫的阶段,所有史学家也好,文学家也好,都在思考。

  这个霸占了中原大地的民族到底应该叫做什么?

  后来,那个时候的某位陈氏子弟将汉书中所记载的这些拿了出来,更是说明在遥远的西方国度,一直称呼他们为“汉”,在那个时候,民间也再度想起来了文景之治、永元盛世、光武盛世等等诸多盛世的生活。

  于是这个古老的民族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称谓。

  “汉”。

  他们是汉人,他们是汉族。

  他们以那个虽然已经覆灭了,但在他们的骨子里留下了许多记忆的国度为名。

  后来,哪怕出现了一个同样强盛的国度,他们的习惯也早已经深入骨髓。

  因为在那个勉强凝聚了星光的时期,他们已经习惯了这个称谓。

  未央宫中

  刘秀看着面前的堪舆图,眼睛中带着些许感慨和遗憾:“只是可惜,朕不能够以令大军征伐西方了。”

  “那么一大片土地,怎么就能够给一群蛮夷之辈呢?”

  陈冲站在一旁,无奈扶额:“陛下,如今大汉的土地已经够大了,再多的话也不方便治理。”

  “更何况,您不是已经接受了西方诸国的投诚,并且宣布赐予他们皇帝的封号了么?”

  是的,建武二十三年的时候,西方诸国派遣使者前来与大汉商议,那个时候因为西方诸国使者的态度十分恭敬,所以大汉的天子也就被吹捧的飘飘然了。

  于是赐予了西方两个国度“皇帝”的封号,允许他们在西方称帝。

  而西方的皇帝们也十分上道,尊称大汉的天子为“天皇帝”,意思是这位皇帝凌驾于他们所有的皇帝之上。

  原本的历史轨迹也就这么的被改变了。

  在原本的历史中,西方的皇帝称号当然是自己打出来的。

  “皇帝”这个称呼并不是谁想用就能够用的。

  是要“继承”或者说自己“打”出来的,这证明着“祂”在一个足够强大的文化圈中是最强大的一个。

  原本的历史中,真正的“最高君主称号”只有四个,第一中华帝国皇帝、第二罗马帝国皇帝、第三阿拉伯帝国哈利发、第四蒙古大汗、还有一个勉强算是的波斯万王之王。

  而如今,罗马帝国皇帝、阿拉伯帝国哈利发、波斯万王之王的最高君主称号已经伴随着中华帝国皇帝“天皇帝”刘秀的册封而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当中。

  历史的长河当中,只剩下了中华帝国皇帝、蒙古大汗两个最高的君主称号。

  而蒙古大汗这个称号还未曾出现,以后大概率也无法出现了。

  在后世的历史研究当中,西方的历史学家们曾经抓破了脑子想要从历史的缝隙中找到一些关于自己国家“最高君主称号”的来历象征。

  但最终全都失败。

  他们只能够称为“皇”亦或者称为“帝”,这是次一等的君主称号,因为这是中华帝国皇帝赐予他们的。

  建武三十年的时候,刘秀终于扛不住病魔的侵扰而病倒了,但此时的大汉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行政体系,所以即便是他病倒了也没有关系。

  他迎立自己与郭圣通的嫡长子为太子,而后请早年设立的云台三十六功臣中的几个为辅政大臣,请陈冲为第一顾命大臣,监督太子与大汉的运行。

  这位历史中有着“大魔导师”称号的皇帝终于在交代、安排好了一切事情之后,倒下了。

  太子则是在安顿好光武帝的一切后事之后,于次月登基。

  在建武三十一年的元月元日宣布改元,改元为永平。

  永平元年,为先皇上谥号为“光武”,是为孝光武皇帝。

  这也是大汉过去的历史中唯一一位有着两个谥号的皇帝,但无论是当朝大臣还是日后的后世之人,都没有丝毫的质疑。

  甚至后世有学生喊出了这样的口号:“大魔导师他值得!”

  刘庄登基几年之后,陈冲日益觉着自己的身体困乏了。

  他开始怀念起来再官渡中的生活是多么的安乐,于是他想要回到官渡城,享受自己的晚年。

  不知道是出于对陈氏的忌惮还是出于对陈冲的尊敬,总而言之天子同意了这位辅政大臣的告老请求,让他回到了官渡城之中。

  站在官渡城的外面,陈冲感觉到了些许陌生。

  他少小离开家乡,这么多年来征战也好、治理国家也好,亦或者是接受了光武皇帝的遗诏辅政安国也好,都未曾有时间回到自己的家乡再看一看。

  这座并不算是偏远的小城距离长安城并不遥远,但却令人怀念。

  陈冲背着手,白发苍苍、颤颤巍巍的在学生的搀扶下往城池中走去。

  早在建武二十五年的时候,陈冲就将陈氏家主的位置交给了他的弟弟,而他的弟弟寿数则是没有他长久,在永平八年的时候就逝去了。

  如今的陈氏家主是他弟弟的嫡长子,这是一个依旧平庸,但却并不会出什么差错的人。

  陈氏内部、尤其是他们这长房一脉其实都知道,家主的位置并不是一个“权力的蜜药”,而是一个充斥着枷锁之力的囚笼。

  他们不会争夺家主的位置。

  可也不会逃避。

  “咳咳——”

  回到了祠堂之后,陈冲站在祠堂中,感受着祠堂中的氛围,脸上带着些许的自豪之色。

  光武皇帝在建国之后分封功臣,等到建武二十五年陈冲将家主之位给了他弟弟的时候,光武皇帝便感慨的说道:“陈氏王位世袭之,则为安国、镇国之号,尔既不为家主,则此号当不为。”

  “加封尔为“秦王”,却不可世袭,许其荣光。”

  所以,等陈冲死了之后,这祠堂之上所摆放着的灵位上应当是“先父秦王陈冲之位”,与其他的“安国王”“镇国王”之位有显著差异。

  这是他自己挣来的。

  永平十三年,回到家乡三年的陈冲在儿子的搀扶之下,缓缓的坐在了黄河的边上。

  官渡城本就距离黄河很近,当初修建官渡城的时候,甚至多次遭受到了黄河决堤的危险,但无论多么凶险,陈氏的先辈们都将官渡建了起来,镇压黄河。

  陈冲望着远远的方向,大河之波涛汹涌冲刷着这历史中的一切。

  他缓缓的闭上眼睛:“大河东去尽淘淘、浪花无数,尽得英雄坟墓。”

  永平十三年。

  陈氏历史中唯一一个“秦王”,逝于黄河之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历史依旧在继续。

  【本卷完】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uemu.cc。略木小说手机版:https://m.luemu.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